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麼?那就先嘗試再說吧
關於那些影響我的思考原則和價值觀 Vol.2
Simon Lin
Lead Product Designer@Canva
閱讀時間 5 分鐘
2022年11月6日
我發現很常時候我們會感到迷惘,最主要的是因為對於未來的「不確定」而感到憂心。我們從小的教育告訴我們成功似乎有一個既定的公式或路徑,只要好好努力工作、一步步往上爬,你就可以安穩的過你的一生,那就是你該追尋的答案。但開始工作後我們就會逐漸明白所謂的「標準答案」其實根本不存在,因為每個人所嚮往的生活都不一樣。
這個時代除了得到物質上的滿足,人們更想追求精神上的快樂。生活最理想的狀態大概就是可以每天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同時又能夠溫飽、甚至擁有不錯的收入。但很多時候我們要達到心中的理想生活樣貌會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而路途中出現的障礙物或險峻的地形往往讓我們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前進。
就算不滿意現在的生活狀態或是工作,很想嘗試改變,但心中總是有各種聲音浮現像是:「我要換到什麼領域?我好像都沒什麼想法」「如果轉職從頭來過是不是很花時間?」「如果一直面試都失敗怎麼辦?」「下一份工作如果比現在的還糟糟怎麼辦」「我好像還不夠好,所以應該沒辦法換工作吧?」「這件事其他人都做過了我還值得做嗎?」
的確,嘗試新事物都會有其機會成本,這些自我懷疑或害怕失敗也都是屬於正常現象,但我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很多時候心中的各種疑慮、假設、甚至可以說是幻想,在實際開始動手嘗試之後都將煙消雲散,眼前的道路只會變得更加的清晰。
即使嘗試過後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或是方向不對,那也是一個很棒的學習機會,因為越早知道自己「喜歡/不喜歡什麼」或是「擅長/不擅長什麼」,你就有更多的機會去做新的嘗試,而且下次做選擇時會變得越來越精準,最終你肯定會走上一條自己既喜歡又擅長的道路,說不定還能因此創造許多價值。
但重要的是,記得每次的嘗試都要要好好的紀錄與感受這段過程,好好問自己從中學到了什麼,並設定相應的停損點,避免無止盡的嘗試卻得不到結果而感到挫折。你可以給自己設定一段時間,例如三天、一週、一個月、三個月、半年等,只要是任何時間長度足夠讓你評估這是不是你未來想長期培養的興趣或是職涯發展,一旦時間到了還沒有明確的結果,就讓自己休息一下重新思考再出發。
所以每當我腦中有一個想法想實踐時,我的原則往往是「先不要想太多,試試看再說」,我只會寫下幾個大重點去釐清做這件事可以讓我有什麼樣的學習成長、達到什麼長期目標,或是讓我變成什麼樣的人。
所以我去了澳洲打工度假、在咖啡店工作、做了線上課程教學、寫作並公開發表、拍攝剪輯旅遊影片、製作 Podcast 節目、經營個人品牌等等,雖然不是每一件事情做得有聲有色或有清晰的目標,有些事甚至沒什麼關聯,但做這些事情的目的很多時候都是為了「探索」,因此過程中都讓我學習到不少,也更近一步了解到「我是誰」,「我想要為我的人生寫下什麼樣的故事」。漸漸的我開始找到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定位,對未來也不再像過去一樣迷惘。
當然我了解做任何新的嘗試第一步總是相對困難的,所以我習慣把事情簡化到近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完成,讓自己保有繼續嘗試的動力。有點類似在產品開發領域常提到的 MVP (最小可行產品)概念,一開始只要「有做就好」,做得好不好可以之後再來煩惱。因為一開始的目標是找出自己的興趣與熱情還有下一步,而不是要成為領域專家。
舉個例子,我去年第一次做 Podcast 節目時也是隨便錄音沒什麼剪輯就上傳了,當時甚至也沒寫腳本,所以做得很輕鬆沒壓力。但這個嘗試讓我快速走過一次製作 Podcast 完整的流程,建立了我的信心,之後就只要在製作的每個步驟中不斷進行調整,慢慢的我就可以更有效率地製作出更有品質的內容。也因為後來做出了心得,開始對於製作 Podcast 這件事產生更多的興趣與觀點,我發現我就能持續做下去,最後有可能就變成一個這個領域的專家。
我們常常會聽到許多長輩會說後悔自己年輕的時候沒有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是跟著社會的期待走,少了很多探索自己的機會。所以趁還年輕,我們就更應該把握自己有的機會和時間,因為就算失敗了你永遠都還能夠重新來過。況且如果把失敗當做是一種學習,你永遠會是收穫最多的一方。當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或是腦中有許多聲音讓你猶豫不決時,就先嘗試看看直到找到熱情為止吧!
2021 熱門線上課程
想成為 UI/UX 產品設計師嗎?歡迎加入 Figma 實戰課程一起學習成長!
我開設的實戰課程將透過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作練習,幫助設計師快速掌握求職所需的技能並找到職涯的下一步。